
《元灵曜墓志》志石呈方形,边长77厘米,楷书27行,满行27字。1927年在河南洛阳后海资村西北出土,1938年由于右任捐赠并藏于西安碑林。
《元灵曜墓志》全称《魏故征虏将军平州刺史元使君墓志序铭》,刻立于北魏正光四年(公元523年),正值北魏王朝中期,这一时期的书法艺术在继承汉晋传统的基础上,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貌。《元灵曜墓志》的志文书体,以清丽温婉、和缓疏朗著称,与北魏前期碑刻中常见的险峻奇崛、棱角分明的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。每一笔一划都凝聚着书法家的心血与智慧,结构秀丽而不失庄重,笔触流动中透露出凝练古雅的气息。这种结构上的和谐与平衡,不仅体现了书法家对汉字形态美的深刻理解,也彰显了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高度成熟。在楷书的框架下,书法家巧妙地融入了行书的灵动与草书的奔放,使得整篇墓志在严谨中不失生动,在规矩中蕴含变化,展现出一种超越时代束缚的艺术自由。这种书体风格的出现,不仅反映了当时书法家们对于书法艺术新境界的探索与追求,也映射出北魏中期社会文化的多元与包容。作为北魏时期的墓志代表,《元灵曜墓志》不仅为研究当时的政治、社会和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,还以其精美的书法成为魏碑中的经典之作,对后世书法艺术影响深远。志文内容:记载了元灵曜的生平事迹,包括其曾任秘书郎、录事参军、骁骑将军等职,以及正光三年(522年)去世,次年葬于长陵。













